来源:互联网
小编:Hosea 1580有很多小伙伴在准备托福考试的时候都不知道如何下手,于是可能会比较盲目地一头扎进题海里,认为只要把TPO做个滚瓜烂熟对托福考试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,因此也有不少同学TPO都做了两到三遍。殊不知其实在做第二遍和第三遍的时候,我们之前做题时留下的印象已经会干涉我们的做题思路了,因此在练习的时候效果也会大打折扣。
那么究竟怎么样利用好TPO能让我们的准备事半功倍呢?下面给大家几点小建议,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。
1.首先判断自己是否能听懂单词或句子
从对话入手,检查自己是否能听懂80%以上的实意词,如果没有问题,那么是否能够连词成句,也就是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听,而是一句话一句话地听,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意群,由于意群是按照逻辑紧密度而联系和区分的,从而按照意群听,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掌握句子以及段落的主旨。
因此,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两点,我们就要考虑是否是一些音变问题对自己的听力造成了障碍。比如说各种形式的连读、弱读等音变问题。解决了这些音变问题之后,培养自己按照意群听材料的能力。这里还想要强调的是在掌握了怎么听之后,大家还要考虑听什么,这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。
2.其次判断是否能理清听力材料的框架结构
听力材料是有一定框架结构的,并且这个框架结构是非常重要的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首先,框架承载了材料的主旨以及用以发展主旨的各种细节,把握了框架,就能在脑海中清晰地了解听力材料中的主旨,帮助我们理清思路,预测潜在出题点;其次,由于听力考试有个出题原则是按照顺序出题,因此材料分层的把握对于预测出题点也是至关重要的。
那么听力材料的框架结构如此重要,我们怎么培养把握框架分层的能力呢?
我们还是从对话入手,对话中的最重要一个特点就是信息是成对出现的,其中某个信息总是在提示着下一个信息的大致内容,因此,听对话,最重要的就是听信号,因为信号能告诉我们对话人后面会说什么;至于讲座的框架结构,大致上都是遵循我们认识、研究某一事物的逻辑顺序:教授可能会用个例子引出正题,也就是讲座的主要内容,之后会对这个专业术语作出解释,然后会用一系列信号词、固定句式等,通过分类、列举、对比、举例等方法对该事物或术语进行展开,最后是对其进行评价。那么在这个过程中,会有些学生对教授进行提问,也有些是教授自个儿自问自答,这些都是材料分层的提示,小伙伴们在平时的联系中应该多加注意和总结。
3.再次判断自己的笔记是否有效
很多小伙伴可能会在听力笔记上有些困扰,到底要不要做笔记?笔记要做到什么程度?什么样的笔记才是有效地呢?
那么在这里的建议是,在不影响听力的前提下,一定要做笔记,原因有二。第一,听力材料,尤其是讲座时间还是比较长的,记笔记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,不至于听着听着就神游四方了;其次,笔记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分层,在有些细节题中,可能还需要我们通过笔记来定位答案。
那么我们怎样培养自己笔记的能力呢?首先,由材料框架决定的,在听力场景中,笔记按照一问一答的方式左右分栏记,这样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来谁说了什么,分清对话人的主次;在讲座场景中,除了出现在黑板上的字之外,还要记录教授的主要观点,以及支撑和发展主要观点的例子,根据内容通过划横线的方式对材料进行分层。
此外,不同的学科类别需要记录的东西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,比如地理地质天文,可能会要我们记录某种探测依次需要的步骤、某种现象产生的过程,在历史类的可能会有某个著名人物,需要我们记录他最重要的特点或贡献以及社会对他的评价等,都需要小伙伴们在做TPO的时候自己体会和总结。
4.查漏补缺,总结在听力部分可能遇见的话题及场景词汇
我们都知道,托福的听力材料都是有一定套路的,所谓套路就是对话发生在哪里,决定了对话的内容也就是话题大概有哪些,而这些有章可循的话题也都格子含有一定范围的场景词汇,那么听懂这些关键的有提示作用的场景词汇,对我们预测文章的框架以及相对应的考点是非常重要的。
所以在做TPO的过程中,我们要对自己的单词好好进行查漏补缺。
以上就是对小伙伴们怎样最有效地利用TPO提高自己托福听力能力的一点小建议,真正的提升是要靠小伙伴们一步步的努力和汗水来交换的。古人说得好,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河,小伙伴们加油吧!